電力超聲傳感器在高壓設備監測中的應用
685電力超聲傳感器在高壓設備監測中的應用
查看全文搜索產品搜索文章
變電站作為電力系統的核心樞紐,其運維質量直接關系電網安全穩定運行。傳統運維依賴人工巡檢,存在數據滯后、隱患排查不及時等問題。鄂電電力在線監測系統通過 “傳感層全覆蓋、數據層強聯動、應用層深賦能” 的落地架構,將智能化監測融入變電站運維全流程,實現從 “被動搶修” 到 “主動預警” 的轉型。?
一、系統落地架構:適配變電站復雜場景?
鄂電在線監測系統在變電站的落地采用 “分層部署 + 全域互聯” 模式。傳感層針對變電站關鍵設備部署多元監測終端:變壓器配備油中溶解氣體、繞組溫度雙參數傳感器,GIS 設備安裝局部放電在線監測裝置,斷路器加裝機械特性監測模塊,同時在母線、電纜溝等區域布設溫濕度、SF6 泄漏傳感器,實現設備狀態全維度感知。?
數據層通過工業以太網與 5G 專網構建雙鏈路傳輸通道,將采集的實時數據(采樣頻率達 50Hz)傳輸至站內邊緣計算節點,經降噪、濾波處理后同步至省級電力數據中心。應用層則開發變電站專屬運維平臺,集成設備狀態評估、故障診斷、工單管理等功能模塊,與現有 SCADA 系統無縫對接,確保數據互通與功能協同。?

鄂電在線監測系統在變電站運維中的落地應用
二、核心落地場景:破解運維痛點?
(一)設備狀態精準研判?
針對變壓器 “潛伏性故障難發現” 的痛點,系統通過監測油中 H2、CH4 等特征氣體濃度,結合溫度變化數據構建故障診斷模型。湖北某 220kV 變電站曾通過系統監測到變壓器油中乙炔含量異常升高(達 5μL/L),平臺立即觸發三級告警并推送診斷報告,運維人員提前開展吊芯檢修,避免設備突發性損壞,減少停電損失超百萬元。?
(二)故障快速定位處置?
在 GIS 設備運維中,系統通過超聲波與特高頻局部放電監測,可精準定位放電點位置(誤差≤0.5 米)。2024 年汛期,武漢某變電站 GIS 設備因濕度超標引發局部放電,系統 10 秒內完成故障定位,運維團隊借助平臺推送的處置預案,2 小時內完成除濕與檢修,較傳統排查效率提升 80%。?
(三)智能巡檢替代人工?
系統搭載的智能巡檢機器人與高清攝像頭聯動,可對設備外觀、儀表讀數進行自動識別。針對傳統人工巡檢受限于極端天氣的問題,在湖北山區變電站,系統通過紅外熱成像監測發現母線接頭過熱(溫度達 85℃),自動生成巡檢工單并調度無人機近距離核查,實現 “雨雪天氣零人工到場” 完成隱患處置。?
三、落地應用價值:降本增效與安全升級?
系統落地后,變電站運維實現三重價值提升。效率層面,人工巡檢頻次從每月 4 次降至每季度 1 次,單站年均運維工時減少 600 小時,故障平均處置時間從 4.5 小時縮短至 1.2 小時。成本層面,通過提前預警避免設備重大故障,單座 220kV 變電站年均維修成本降低 40% 以上,同時減少非計劃停電帶來的電量損失約 30 萬千瓦時。?
安全層面,系統在 2024 年湖北極端高溫天氣中發揮關鍵作用:實時監測主變油溫并聯動冷卻系統調節,確保全省 127 座變電站主變均未出現超溫跳閘,為電網迎峰保電筑牢防線。這種 “監測 – 預警 – 處置” 的閉環運維模式,已成為湖北電網變電站智能化升級的標桿實踐。
配網作為電力系統連接用戶的 “最后一公里”,其運行狀態直接關系供電可靠性。湖北電網覆蓋平原、山區、湖區等復雜地形,配網線路分支多、環境差異大,傳統人工巡檢存在效率低、隱患發現滯后等問題。鄂電物聯網采集終端憑借精準感知、實時傳輸的技術優勢,成為破解配網...
查看全文
提交表單咨詢
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聯系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