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行波法與電橋法的電纜故障精確定位方案
301實現電力電纜故障點精確定位(誤差≤±1米),縮短故障修復時間至傳統方法的30%以下,適用于10kV~220kV交聯聚乙烯電纜的低阻(100kΩ)及閃絡性故障。
查看全文搜索產品搜索文章
電力變壓器作為電網樞紐設備,局部放電是絕緣老化的早期預警信號。一套可靠的在線局部放電監測系統,能實時捕捉納秒級放電脈沖,為變壓器故障預判提供關鍵數據支撐,避免突發性停電事故造成的千萬級經濟損失。?
系統架構需構建 “感知 – 傳輸 – 分析 – 預警” 的全鏈路體系。前端感知層采用多元傳感器協同布局:在變壓器油箱壁安裝超高頻(UHF)傳感器,捕捉 300MHz-3GHz 的放電電磁信號,避開工頻干擾;繞組引線處部署特高頻電流傳感器(HFCT),監測局放產生的脈沖電流;油箱底部設置超聲波傳感器,通過聲波信號交叉驗證放電位置。三種傳感器形成空間立體監測網,定位精度可達 ±5cm,解決單一傳感器易受環境干擾的問題。?
數據處理層的核心是抗干擾算法與特征提取技術。針對變電站復雜電磁環境,系統需具備自適應濾波能力,通過小波變換消除斷路器操作產生的寬頻干擾,利用脈沖極性鑒別法剔除外部 corona 放電信號,使信噪比提升 40dB 以上。局放特征參數提取模塊需實時計算放電量、重復率、相位分布等 12 項指標,生成 PRPD(相位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)圖譜,自動識別絕緣老化、氣泡擊穿、金屬尖端等典型放電類型,識別準確率需達到 95% 以上。某 220kV 變電站的實踐顯示,該技術使局放信號誤報率降低至每月 0.3 次以下。?

電力變壓器在線局部放電監測系統方案
傳輸與分析層需滿足工業級可靠性要求。采用光纖傳輸技術實現傳感器與監測主機的信號傳輸,抗電磁干擾能力遠超傳統電纜,傳輸時延控制在 10ms 以內。監測主機搭載邊緣計算模塊,可在本地完成實時預警(如放電量突增 20% 時觸發告警),同時將原始數據加密上傳至云端平臺。云端系統采用深度學習模型,通過積累的 5000 + 變壓器局放案例庫,實現放電趨勢預測,提前 3-6 個月預判絕緣劣化程度,為檢修計劃提供數據支撐。?
部署實施需兼顧規范性與適應性。傳感器安裝需符合 DL/T 1498-2016《電力變壓器局部放電帶電測試導則》,UHF 傳感器與油箱的耦合間隙控制在 2mm 以內,HFCT 需通過專用卡具固定在接地線上。針對老舊變壓器,可采用非侵入式安裝方案,避免吊罩作業影響供電;新建變電站則建議預埋傳感器接口,實現與變壓器本體的一體化設計。系統需通過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型式試驗,在 – 40℃至 70℃環境下穩定運行,平均無故障時間(MTBF)不低于 10000 小時。?
該系統的價值不僅在于故障監測,更在于推動變壓器運維模式從 “定期檢修” 向 “狀態檢修” 轉型。通過實時掌握絕緣狀態,可減少不必要的停電檢修,單臺變壓器每年可節約運維成本 20 萬元以上,同時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,為新能源并網后的電網穩定提供關鍵保障。
實現電力電纜故障點精確定位(誤差≤±1米),縮短故障修復時間至傳統方法的30%以下,適用于10kV~220kV交聯聚乙烯電纜的低阻(100kΩ)及閃絡性故障。
查看全文“202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792.4億美元,其中智能傳感器占據近四分之一的份額。與此同時,智能傳感器增速數倍于整個傳感器行業的平均增速。根據預測,到2025年,全球傳感器產業當中,智能傳感器份額會達到三分之一,所以說現在是整個智能傳感器行業蓬勃...
查看全文在智能電網蓬勃發展的當下,電力傳輸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愈發關鍵。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(GIL)作為高效輸電的重要載體,其運行狀態直接關乎電網安全。GIL 在線監測系統應運而生,宛如一把鑰匙,成功開啟了智能電網運維的全新篇章。?
查看全文
提交表單咨詢
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聯系您